內外發力物流業迎發展機遇
來源:未知
閱讀:107次 日期: 2016-12-28
我國全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約為18%,高于美、日、德近9.5個百分點,較全球平均水平也高出約6.5個百分點,市場競爭不規范,產業鏈誠信缺失,企業盈利能力偏弱,影響行業的可持續發展。2014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已通過《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目的一是要著力降低物流成本;二要推動物流企業規模化;三要改善物流基礎設施,提升物流體系綜合能力。從本周發布的政策上看,一方面,對外資開放國內快遞市場,有利于國外快遞和國內企業同臺競爭,倒逼國內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另一方面,在財稅、土地等各項配套政策上支持商貿物流的發展,對國內物流公司提供幫助。內外發力,國內物流行業有望步入快速發展期。
首先,國務院會議提出對外資開放國內快遞市場,這是繼2014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后的又一促物流政策,借助國外快遞和國內企業同臺競爭,可以倒逼國內企業改善經營管理,促進行業在優勝劣汰中快速發展。盡管從業務量來講,我國已是快遞業第二大國,但國內快遞企業的收入只相當于外資快遞企業的八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而且國內快遞企業的服務能力與國際水平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與順豐、圓通等國內企業相比,外資巨頭的優勢主要在于物流信息化、標準化水平較高;物流基礎設施綜合效率較高;服務能力較強。現階段,國內快遞公司業務主要集中在包裹遞送等中低端領域,而外資企業大多提供“供應鏈管理”等增值服務。放開快遞行業,有助于提高物流服務業的水平,競爭和機遇共存,優勝劣汰不僅僅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快更好的服務,也會讓優質的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更加壯大。
其次,商務部發布的《關于促進商貿物流發展的實施意見》則從內部發力,在財稅、土地等各項配套政策上支持商貿物流的發展,包括抓緊落實現有的物流企業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稅收減半政策、爭取將物流企業配送中心、連鎖企業配送中心項目內用于建設倉儲設施、堆場、貨車通道、回轉場地及停車場(庫)等物流生產性設施用地列入工業、倉儲用地范疇,并研究降低公共性、公益性商貿物流用地的投資強度要求。市場人士指出,后續可能還將有配套細則出臺,對解決我國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行業“散雜亂”的競爭形態、物流服務能力和需求不匹配有較強的指導意義,中長期利于國內上市物流公司的發展、轉型和盈利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