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見蔡桓公》一文中,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矣。”
無論企業的問題是在“腠理、肌膚、腸胃還是骨髓”,可以確定的是它“病”著,而且這個病自其開始快速生長就已經存在的,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是可以決定其未來生死存亡的。
當我們還沉醉在2016年企業“五股豐登”的喜悅中的時候,業的問題就開始赤裸裸的暴露出來,基層配送網點可謂是企業的神經末梢,神經末梢問題往往是其主體重大弊病的體現。
此次末端網點風波再次暴露了我國企業加盟制的弊端,在2月16日億歐已經專門針對加盟制做了相關的分析(具體見:倒閉在朋友圈的圓通,只是幫行業背了個鍋),下面我們就來談談企業盟制之外的事情。
智慧物流還沒那么智慧和聰明
以2013年阿里巴巴與三通一達、順豐成立菜鳥網絡為標志,我國企業開始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來實現互聯網+轉型,近些年來云倉、電子面單、智能分單、五級地址庫等新技術為業的配送增速立下了汗馬功勞,歷年不斷刷新的雙十一最快配送速度就是這些技術應用效果的最有力證明。
而此次危機的爆發最初發軔于消費者在網上的吐槽,而不是被企業內部信息系統的提示后,自覺消化處理,這恰恰暴露了我國企業無論是配送系統,還是管理系統方面的巨大漏洞。這不得不讓人懷疑,我國的智慧物流系統的實質性進展怎么樣了,也許我們的物流并沒有在新聞上看到的那么智能?
而此事相關后續報道,再次暴露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掌握了億萬消費者的工作地址、姓名、身份證號、購物偏好等個人數據信息的企業,他們私自拿出這些數據不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消費者的時候......真是讓人細思極恐,行業的大智慧還有待提升。
業還是勞動密集型行業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業解決了200萬人就業,是世界第一的大國,并且被總理提名為中國新經濟的代表,但是跟其他行業一樣,我國并不是強國。
當AI+時代都開始來臨的時候,一個沒有充足的人力來運營就陷入風波、就能陷入癱瘓的領域,是時候做深刻的反省了,這是不以小哥跑回家過年未按時到崗、不以小哥去送外賣為轉移的。要知道國外已經有越來越多企業開始研發無人機和機器人送外賣和送,并且已經落地為人類服務,開始搶萬千小哥、外賣騎士的飯碗了。
雖然新技術的研發需要一段的時間,但是從目前那些研發企業來看,還是以國外企業居多。在最近三個月的時間里,亞馬遜就對外傳出打造空中懸浮貨倉和用降落傘送包裹等信息,讓我們不得不佩服這家并不是很純粹的物流配送企業,在物流配送服務方面的技術研發實力和創新能力。
而國內與相關的企業也只有菜鳥和京東有較為成熟相關的產品研發和布局,而我國企業的競爭還局限于傳統的拼價格、拼人、拼車、拼場地的競爭,而不是智慧、技術和服務的競爭。太過依賴人力來運行的最后一公里,除了優化目前的末端系統之外,是時候開始建立自己的實驗室,研發自己的黑科技了。
技術的研發和企業管理,是企業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重中之重。雖然說在資本的助力下不少行業不積跬步就可以至千里,但是仍然逃不了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真理考驗,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從來不是一對矛盾。
國家頂層設計重視基層建設
所謂痛則不通,針對基層網點這一企業的痛點,國家從頂層設計方面已經開始加以重視。
在國家郵政局提出的2017年七大實事中,提出要穩步提升末端投遞服務水平,推動寄遞企業規范內部管理,遏制“以罰代管”行為,改善投遞員(員)工作環境,減輕一線員工負擔。組織開展“關愛工程”,繼續辦好“最美員”評選活動。
2月13日發布的《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在服務品質,規劃則提出寄遞服務產品體系更加豐富,承諾時限產品比重進一步提升,重點企業國內重點城市間實現48小時送達。標準化程度提升,服務滿意度、時限準時率穩步提高,用戶有效申訴率逐年下降。并推出寄遞渠道安全監管“綠盾”工程和針對企業和從業人員的業信用管理信息化工程。
各大企業領導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紛紛表達了對于基層建設的重視,在1月5日舉辦的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企業座談會上,申通董事長陳德軍提出,要讓網點員有尊嚴地工作,而不是打價格戰;中通董事長賴梅松表示,去年,行業的熱詞是“上市”,2017年,“網點”將成為熱詞。企業要讓員工有尊嚴地工作,與員工應進行深層對接,關注基層員工的生存狀態;全峰常務副總裁劉偉表示,全峰被約談過,之后總部就召開全國網絡會議,對網點也進行過非常簡單粗暴的處罰,要重新思考“以罰代管”的方式。
請給新名片的打造一些時間
業實質上是生產性服務業,是為實體經濟服務,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當下,業的轉型升級也已經在進行中,這需要時間。
在企業努力練好內功的同時,作為享受物流服務的消費者也需要修煉好自己的脾氣和耐心,給基層的從業者以尊重,給類似事件的發生以理解,因為此次事件之后,并不意味著類似事件將會徹底杜絕。
如果說互聯網時代為我們塑造了萬事求快的生活和消費習慣,那么新零售時代和消費升級,將為我們塑造另外一種更為理性的、個性化的、定制化的生活方式,而這種生活方式將直接影響到整個物流行業的競爭態勢,當然也會影響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的解決。
馬云斷言,“純電商時代很快會結束,未來十年、二十年,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說線上線下和物流必須結合在一起,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物流企業將開始從比誰快向幫助企業消滅庫存轉變,新型便利店和智能柜逐漸被人們接受,當然還有那形態各異的配送機器人的加入,我國2個以上世界知名品牌的誕生,那時,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將不再為找不到自己的包裹而著急上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