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已經逐漸緩和,全國各地已經掀起了一股網購的狂潮。一個湖北的網友說:“這段時間,我在網上買了很多的生活用品,像洗衣液、紙等類的比較重的生活用品。但是基本上都是在小區門口擺了個點,最近情況特殊也無可厚非,但是平時的很多時候也是放在小區門口的小賣部或者小超市的。”其實這種小區里的小超市小賣部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的,取件時根本不要驗證身份直接就可以拿走,如果是別人想順走的話根本就無處可防。這些地方根本就不是專門的代收點,只是幫人代收而已。同時在比較偏僻的一些地方,很多小店代收你的是要收費的,一般都是一塊到兩塊左右,雖然說價格不貴,但是還是很多人對這個收費的合理性會產生質疑。

很多小區是配有智能柜的,可以暫存在柜中,等待主人下班回家再取。由于取件需要取件碼,這種形式比物業、超市代管安全得多。但是,這個辦法也不是很完美的,有些柜是短信通知,而有的需要APP掃碼,這些在我們眼中看來很簡單的方式在一些中老年人眼中看起來非常復雜。于是一些公司就專門創辦了專門的代收點。除了菜鳥驛站以外,熊貓快收、小象驛站、藍店等創業公司也都大量鋪開網點。這些代收點與普通超市相比安全度更高,不過,目前專業代收點還不密集。

員業務量繁重,人員不足與龐大的數量產生了矛盾。代收緩解了物流壓力,給員和用戶都帶來了方便。然而,目前代收業務仍難稱完善,除了前面說的一些問題,各種代收方式還存在收件人無法親自開箱驗貨的問題。對收件人來說,代收同樣是“簽收”,權利卻打了折扣,簽收后一旦出了問題,維權的難度將會加大很多。根據數據顯示,代收已成為主要收件方式之一,預計未來將有七成消費者愿意使用代收服務。而消費者對代收的核心訴求為安全、便捷、優質服務。雙十一期間,不少網友都被驚艷的“無人倉”刷了屏,然而的最后一百米現在仍然要依靠小哥的電動三輪車和雙腳才能走完。未來和物流向智能化、無人化方向發展,或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點。

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其實和的“最后一百米”一樣,都是作為直接通往用戶手中的最后一環,也是整個物流流程之中最重要的一環。因此,重視并做好這“最后一百米”和“最后一公里”服務,將會成為物流行業致勝的關鍵點,末端不穩,一切都是鏡花水月。